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发布命令,要求东北军部队保持克制,守在营地,随时准备放弃抵抗,逃跑入关。
当时,所有东北军与警察部队共有约30万人,让日军直接就得到了整个东北地区。
日军就以东北为依托,悍然发动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侵略战争,导致中国人民历经了足足八年的艰苦奋战,才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了出去。
足足三十万东北军队,九一八的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伤害。
每每看到历史记载中死亡的中国军民数量,都让人对张学良以及东北军感到愤怒和惋惜。如果当年张学良能够不要放弃抵抗,凭借30万东北军,也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究竟有没有能力同日本一战,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来推断一二。
东北军的战力如何
东北军是张作霖一手组建起来的,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东北军打下了非常厚实的底子,其中主力舰“海圻”号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张作霖死后,东北军的总兵力达到了30万之多。
其中步兵将领王以哲、丁喜春、赵维祯、李杜等都在东北军之中有显赫的威名。
而以白凤翔、郑泽生为首的骑兵部队,更是张学良的王牌,光看这些数据,蒋介石的中央军是不如张学良的东北军精良的。
张学良相较于其他军阀,并且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对靳云鄂进行了一场残暴的轰炸,直接打懵了这个保定参谋学院出身的老牌军阀。
东北军更是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吓退了阎锡山部,并正面击溃了石友三的六个主力师。
可见当时的中国,日本人笑纳了东北军遗留下来的一切战争物资。
根据当时日本所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对战争的准备是远高于东北军的。
从日俄战后,日本就从俄国手里面拿到了满洲铁路以及旅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权。
早在1921年的时候,日本在“第一次东方会议”中,就已经明确的表示“就是要扶持张作霖,实现对满蒙的间接统治。也就是说,日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在为侵略东北开始做准备。
在“第二次东方会议”中,关东军总司令官武藤信义提出了“必须以扶植在东三省和热河特别区的实力派,作为对华政策的根本”的意见。
会议最终确定了日本在那一段时间对于东北的布局还有渗透有多厉害。
而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席卷长江下游八省的特大洪灾,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有40-400万人在这场大洪水中丧生。
国民政府经过连年的内战本就已经国库告急,再加遇上如此严重的水灾,就更让国民政府忙于应付,。
张学良东北军在这一时期也是比较空虚,一少半的军队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各方势力勾心斗角,根本就不顾及国家和人民的死活。
而张学良作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他赖以生存的手段就是依靠实力强大的部队,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至于蒋介石这边,因为他已经基本上快要完全被日本人所占领了。
经历了一次下野之后,蒋介石对中央军愈发的重视,是不可能让中央军到东北去帮助张学良的,这不符合他的政治需要。
至于国内的主站思想高涨,军国主义完全占据了日本政坛。
九一八事变,是经过日本人反复多次的论证之后,才发动的,如果当时东北军真的没有退缩,日本的海军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战场,参加战斗。
由此可见双方对于战争的准备就不是一个层次,或者说张学良当时就根本没有想着要和日本人打一仗。
因为他也清楚国内的情形,清楚蒋某人的为人,?——【·结语·】——?
只是不管怎么说,以历史为鉴,不在重蹈覆辙,让中国永远的不再受战争之苦。
保利配资-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配资炒股开户网站-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