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太湖,仿佛被一层轻纱笼罩,细雨朦胧,如烟如雾。湖面上,水波微微荡漾,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一艘渔船缓缓地朝着岸边驶来,船桨划动水面,发出轻柔的“哗哗”声。
船上跳下一位年轻的商人,正是猗顿。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牧羊少年,而是名震中原的巨贾。他身着一袭昂贵的绸缎长袍,腰间挂着一枚精致的玉佩,举手投足间尽显富商的气派。然而此刻,他却不顾衣袍被雨水打湿,匆匆抖落蓑衣上的水珠,眼神中满是急切与期待。
猗顿快步走向岸边一位正在补网的老渔夫,抱拳行礼,语气诚恳地问道:“老丈,可曾见过一对夫妇?男的善钓,女的善酿。”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仿佛这个答案对他至关重要。
老渔夫停下手中的活计,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猗顿一番,缓缓开口:“你说陶朱公?”
猗顿心中一震,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连忙说道:“正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紧紧盯着老渔夫,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展开剩余65%老渔夫望向烟波浩渺的湖深处,思绪似乎也被带回到了过去,他感慨地说:“早走啦。临走前留了句话——”老渔夫顿了顿,语气变得庄重而有力,“天下商道,不过利民。”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猗顿的心上。他静静地站在原地,回味着这句话的深意,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
(2)断简残篇
猗顿不甘心就这样与答案失之交臂,他又踏上了寻找的旅程,一路辗转,来到了东海盐场。
盐场里,烈日炎炎,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咸腥味。晒盐的灶户们皮肤黝黑,在盐田中忙碌着。猗顿找到了一位年长的灶户,向他打听陶朱公的消息。
灶户听闻,从怀中掏出半片发黑的竹简,递给猗顿,说道:“这是暴雨冲垮旧屋时发现的,也不知和你找的人有没有关系。”
猗顿双手颤抖着接过竹简,只见上面只有斑驳的几字:**“贱取如珠玉,贵出如……** **……与时逐,不责于人……”** 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海风呼啸着吹过盐场,卷起一阵盐粒,打在猗顿的脸上。他仿佛听到了虚空之中传来一阵轻笑,那笑声仿佛是范蠡在对他的肯定,又像是在指引他继续探索商道的奥秘。
(3)蠡湖夜话
多年过去了,猗顿早已白发苍苍。他在陶山脚下,耗费巨资建起了一座宏伟的“陶朱祠”。祠堂雕梁画栋,庄严肃穆,里面供奉着范蠡的画像,前来参拜的商人络绎不绝。
某个静谧的月夜,月光如水,洒在陶山脚下,洒在“陶朱祠”的屋檐上。猗顿独自一人,缓缓走进祠堂,在范蠡的画像前跪了下来。
他望着画像,眼中满是怀念与崇敬,喃喃自语道:“师父,您教我的‘供需七律’,我增补至十二条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祠堂中回荡,带着岁月的沧桑。
突然,一阵风轻轻吹过,供桌上的烛火忽然剧烈地跳动起来,光影在墙壁上摇曳。猗顿似有所感,连忙转头望向门外。
月光下,不远处的湖面泛起层层微波,在月光的照耀下,宛如撒了满湖的碎银。恍惚间,他看到有两道身影并肩而立,男子手持钓竿,神态悠然;女子手捧美酒,笑容温婉,衣袂在风中翻飞,如同当年他想象中范蠡和西施的模样。
猗顿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细看时,湖面上只剩粼粼波光,那两道身影早已消失不见,唯有满湖碎银般的月光,依旧在水面闪烁。
发布于:河南省保利配资-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配资炒股开户网站-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